只有高效的学习技巧,才可以非常快的学会常识的重难题。有效的念书方法依据规律学会办法,不要一来就死记硬背,先找规律,再记忆,然后再学习,就能非常快的学会常识。智学网高中二年级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中二年级生物必修三第五章测试考试题目》期望对你有帮!
高中二年级生物必修三第五章测试考试题目(一)
1.在自然条件,下列不符合生态系统正常进步方向的是
A.物种组成多样
B.营养结构复杂
C.功能健全
D.食物链缩短
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以说明
A.一条食物链
B.所有生物需要捕食
C.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组成
D.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3.热带雨林被破坏与草原生态系统被破坏比较,前者恢复起来
A.更容易
B.更难
C.均容易
D.均难
4.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的是
A.温带阔叶林
B.热带雨林
C.寒带针叶林
D.温带草原
5.下列哪一项手段最可能与可持续进步的原则不相符
A.森林的采伐量小于成长量
B.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少于顾客的能量
C.农田从收获中输出的氮元素多于补充的氮元素
D.农田施用无机氮肥多于生物固定的氮肥
6.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弱的是
A.天然落叶林
B.天然常绿林
C.人工纯种林
D.人工混交林
7.一个处于平衡状况下的密闭生态系统,要使其中的动物能长期存活,需要提供
A.氧气
B.水
C.有机物
D.太阳能
8.将一处原始森林开辟为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为了保持森林的生态平衡,应当使用的手段是
A.在森林里放入一些珍奇野生动物,增加食物网的复杂性
B.在森林中引入一些珍奇的野生植物,提升生产者的能量蓄积能力
C.按期清理森林的枯枝落时,以利于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成长
D.对森林做容易的隔离,防止人类过多干扰
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保持,是因为生态系统具备自动调节的能力,大小取决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生物类型越多,就越难进行自我调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弱
C.流经城市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城市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D.植物需要较多的NP元素,水体中含量越多,水生植物成长越好,动物获得的食物和氧气越多,越容易存活
10.西部农业的进步要以生态建设为首要条件,若盲目地开垦草原,围湖造田,造单纯林或是不恰当地干涉自然生态系统,产生的后果
A.生态系统的物种成分降低
B.迅速进步当地经济
C.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增大
D.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弱
11.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大,关于其中缘由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处于同一个营养级的生物类型多
B.能量流动逐级递减进行
C.某种生物消失,可由营养功能相同的其它生物代替
D.能量传递到,可通过多条食物链来达成
高中二年级生物必修三第五章测试考试题目(二)
第Ⅰ卷
一、选择题
1.把动物分成有益动物和有害动物的价值观,是以人为中心,只着重了物种的
A.直接价值
B.间接价值
C.科学研究价值
D.潜在价值
2.生物柴油是以植物油和动物油脂等为原材料制成的燃料。研究表明生物柴油燃烧后,SO2和颗粒物质的排放量极少,尤其是CO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比化学燃料低11%~53%。用生物柴油的特征是
①降低空气污染②缓解温室效应③不可再生④降低酸雨风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有些蛇有毒,并且偶尔会伤人,但蛇是受国内法律保护的野生动物。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保护物种的多样性
B.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保护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D.保护有害动物的多样性
4.保护生物多样性是达成人类社会可持续进步的基础。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渐渐减少
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D.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5.国内是一个人口大国,处置好人口增长和环境、资源的关系,你觉得哪个是重要
A.人口
B.环境
C.资源
D.环境和资源
6.如下图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不一样层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图Ⅰ、Ⅱ、Ⅲ分别表示遗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上图Ⅰ说明基因重组造成多种等位基因的产生,从而形成遗传多样性
C.上图Ⅱ反映出生殖隔离的生物可以在同一个环境中相对稳定地共存
D.上图Ⅲ反映出河流、森林和城市生态系统具备相同的小气候特征
7.国内全方位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的指出:到本世纪中叶,国内总人口将不会超越15亿人,顺利达成人口零增长,然后缓慢降低。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控制人口增长,有益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B.优生优育是提升人口素质的要紧手段
C.禁止近亲婚配可以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D.国内人口增长符合“J”型曲线,K值为15亿
8.能很多吸收太阳中的紫外线,被誉为“地球保护伞”的物质是
A.氧气
B.氯气
C.二氧化碳
D.臭氧层
9.湖泊在下列哪种状况下,水中的含氧量最低
A.夜间,被污染
B.夜间,未被污染
C.白天,被污染
D.白天,未被污染
10.推行可持续进步策略,大家不倡导
A.控制人口
B.节省资源
C.保护环境
D.先污染后治理
11.据报道:美国一科学家模仿鲨鱼皮肤表面粗糙V形皱褶制作的泳衣,能降低水流的摩擦力,使身体周围的水流更高效地流过,从而大大地提升了运动员的比赛成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创造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用价值
B.该事例充分证明,人类完全可以征服自然
C.长期海水摩擦造成鲨鱼皮肤出现V形皱褶
D.鲨鱼的进化方向是由基因突变的方向决定的
12.某池塘中成长着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草、虾、鲫鱼、草鱼等水生动植物。池塘附近有一些工厂和居民区,常常向池塘中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造成鱼类等生物很多死亡、腐烂。若被污染的水变黑发臭,则这种污染的种类及发臭的物质H2S、NH3是尸体内何种物质分解产生的
A.有机型污染,脂类
B.有机型污染,蛋白质
C.无机型污染,含N、S的无机盐
D.无机型污染,糖
13.下列手段符合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的是
A.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海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
B.为保护草场、降低沙化,要杀死所有风险草原的黄鼠
C.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并进行部分的野外回归实验
D.为控制水葫芦在国内造成的紧急灾害,应将其天敌引入国内
14.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哪两大类
A.大方和水体污染
B.环境污染和人口问题
C.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D.人口问题和气候反常
15.环境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不包括
A.人口重压
B.资源的不合理使用
C.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D.环保意识未深入人心
16.下列自然保护方法中不适当的一项是
A.打造自然保护区
B.严禁对自然资源的开发
C.立法保护,并加大宣传教育
D.人工饲养和繁殖濒危的野生动物
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现在,世界工业的迅猛进步,是造成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B.当今,世界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放慢,人口对环境的重压会渐渐减弱
C.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指环境对人类的生活、生产排泄物的清除能力
D.资源是具备价值的,而环境本身是不具备价值的
18.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的重要原因是
A.乱砍滥伐
B.水土流失
C.气候缘由
D.不合理灌溉碱化。
19.对国内走可持续进步道路的缘由,叙述最准确的是
A.国内经济尚不够发达,要努力早日赶上发达国家
B.国内人口多,与发达国家相比,人均GDP低
C.国内季风气候影响的区域较广,自然灾害紧急影响工农业生产
D.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使大家面临非常大的存活和进步重压
20.国内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在13世纪时曾是肥沃的森林草原带,而目前在不少区域已成荒山秃岭、土地沙化,其重要原因是
A.北方寒流长期侵袭
B.地震引起地壳运动
C.人类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
D.长期干旱,造成沙漠化
21.下列关于生态学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大力植树造林,改变能源结构,提升能源效益,是缓解温室效应的渠道
B.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N、P等无机盐也越多
C.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手段之一,体细胞克隆等为之提供技术支持
D.当水和土壤被重金属污染时,营养级越高的顾客体内的重金属含量越高
22.为防止蔬菜和水果受到各种污染,并保护生态环境,生产中可采取的有效手段是①使用无土栽培②用绿肥等有机肥③用高效化肥④用农药防治虫害⑤使用生物防治虫害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23.大家应为可持续进步所做的事有
①坐公交②自备菜篮子买菜③把旧衣服捐往灾区④节日俭的生活⑤用含磷洗衣粉
A.②④
B.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24.造成野生动、植物濒危和灭绝的重要原因是
A.自然选择
B.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使用
C.物种退化
D.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狩猎或采伐,对栖息环境的污染和改变
25.下列各项中是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的一项为
A.五灵脂、海螵蛸、蝉蜕等都是常见的取自动物的中药
B.生态系统中的各种野生生物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成分
C.一种野生生物一旦从地球上消失,就没办法再生
D.野生生物多种多样
26.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为有效的手段是
A.人工栽培和养殖
B.就地保护
C.迁地保护
D.推行大型的生态工程
27.下列最可能与可持续进步的策略不符合的一项手段是
A.森林的采伐量小于成长量
B.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少于顾客的能量
C.农田从收获中输出的氮元素多于补充的氮元素
D.农田施用无机氮肥多于生物固定的氮肥氮元素多于补充的,是与可持续进步的原则不符合的。
28.环境问题的本质决定了它的解决渠道是
A.先污染,后治理
B.在进步中解决
C.牺牲经济增长,致力于挽救环境
D.先解决人口问题
29.从遗传学角度看,通过保护濒危物种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不利手段是A.实验室保存物种的基因库B.推行细胞核移植并进行胚胎移植
C.有限的濒危物种个体间近亲有性繁殖D.打造自然保护区,提升繁殖率和存活率30.以下行为是对资源可持续使用的是
A.收购废旧电池B.打造垃圾发电站
C.雨季回灌地下水D.充分使用黄土高原土地资源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998年,长江发生的全流域性特大洪水,其水量和峰高均与1954年大体相当,但水位却超越历史值,给两岸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据统计,近三十年,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降低了一半,水土流失面积增加一倍,中下游湖泊面积降低45.5%,湖底常见淤高为1~3米。
国家非常看重环保工作,洪灾过后,又采取了包括拟定《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在内的一系列手段,需要各地保护森林资源,在长江中上游一律禁止砍伐森林,封山育林,禁止毁林开荒,乱占林地行为,对加大水利设施建设、“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等作出安排,并在全国拓展保护“妈妈河”的活动。
砍伐森林,造成水患。请说明森林在预防水患方面有哪些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泊面积降低,也是造成水灾的主要原因。湖泊在预防水灾方面有什么要紧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灾害的发生,造成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大自然已开始了对人类的报复。从惨痛的教训中,大家应当了解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保护“妈妈河”的行动中,你将作出哪些力所能及的贡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2008年九月二十五日国内第三成功发射载人航天飞船。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人乘“神舟7号”飞船遨游太空,并且第一次进行了舱外活动,九月二十八日安全返回地球。
下图是在茫茫宇宙中作长期飞行的宇宙飞船生态系统模式图,据图回答:
上图中箭头表示宇航员与密封舱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请回答:
①A表示______,它是通过_______产生的。②B表示______,它是通过_______产生的。③C表示______,它是通过_______产生的。
D向藻类植物提供__________,它是通过__________产生的。
宇宙飞船是密封舱,但需要从外面获得________,同时将_________释放出去。
为使宇宙飞船可以维持动态平衡,除宇宙员外,飞船内还需要有些生物所属的生物类群是_______和________。
在宇宙飞船内,________和________保持着__________,使宇宙员可以长期存活下来。试从生态学的看法谈谈载人宇宙飞船的设计,将给人类以哪种启示?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为了调查太湖的水质污染情况,在注入湖泊的四个主要水源的入口处采集水样并镜检水样中的动植物的类型和数目,结果如下:①号水源水样中有单一类型的原生动物,如草履虫,且数目极多;②号水源水样中单细胞藻类的类型较多,且数目也很大;③号水源水样中未见任何动植物,且发现刺鼻的气味;④号水源水样中发现有浮游动植物,但数目不多。依据以上结果回答。
该湖泊的污染源中污染的紧急性由重到轻的排列顺序是___。
①号水源主如果__________;②号水源的污染物是________;③号水源的污染物属__________。
假若①和③号水源的污染属同一性质,且污染程度相同,则①号水源排污点离湖泊入水口的距离比③号水源__________。
为了改变湖泊的污染情况,第一需要治理的是__________号水源,这一水源一般是由__________排出的废水,治理的办法有__________等。
面对湖泊被紧急污染,有人建议:①打造拦污闸,对入湖污水预先进行治理;②将长江水引入,使死水变活;③使用植物的净水用途,恢复湖中莲、菱、水葫芦的种植,并将植物叶茎收购,经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从长远看法看,你赞同____________策略。不一样意有关策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观察下列曲线,剖析回答。
_________关系。
②在二氧化硫污染紧急的区域,选择表中__________植物为行道树种。
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是酸雨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人设计实验,研究酸雨对植物的毒害用途。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上述曲线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全球大方中CO2浓度上升的缘由有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剖析大方中CO2浓度上升与温室效应的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环境污染对植物的成长发育有不一样程度的影响。在一定量上,植物在污染环境中也有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特点,这种特点称为抗性。研究植物的抗性对筛选具备净化环境的植物类型和保护环境有积极意义。
一项研究表明,植物对二氧化硫的抗性与叶片上气孔大小等有关。所得数据如下表:
实验结果表明,“酸雨”使植物叶片变黄,而对照实验中的植物没变黄。该实验说明,“酸雨”对植物的成长发育有影响。
参考上述装置和试剂,以小麦种子为实验材料,尝试设计实验,探究2种不一样pH的酸雨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①探究的问题:不一样pH的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②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实验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实验预期结果与剖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二年级生物必修三第五章测试考试题目(二)
一、选择题
1.下列是顾客和生产者关系的是
A.猫吃鱼B.人吃蘑菇C.青蛙吃昆虫D.兔吃草
2.依据下图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A.物质经过多级使用,达成了良性循环
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了商品,提升了生态经济效益
C.因为食物链延长,能量渐渐损耗,系统总能量使用效率减少
D.因为各级产物都可以使用,降低了废物和污染
3.下列不属化学信息的是
A.植物生物碱B.植物有机酸C.性外激素D.植物花粉
4.烟草植株受到蛾类幼虫攻击时,可以产生和释放一种可挥发的化学物质,其目的是
A.告知同种的其他植株,让其产生有毒物质B.夜间可以驱除活动的雌蛾
C.白天吸引蛾幼虫的天敌来捕食幼虫D.包括B、C两项
5.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比较
A.前者抵抗力稳定性强,后者恢复力稳定性强
B.前者恢复力稳定性强,后者抵抗力稳定性强
C.前者的恢复力稳定性高于后者D.后者的抵抗力稳定性高于前者
6.如下图所示的是硅藻和一些非生物原因季节的变化,数据来自北温带海洋的上层,以下哪项对图的讲解是正确的
A.提升光照强度破坏了硅藻B.硅藻数目增加会减少硝酸盐的量
C.光照强度提升增加了分解者的活力,其结果是养分减少
D.硅藻数目降低造成养分减少
7.森林生态系统能长期保持相对稳定状况的缘由是
①生物多样是自动调节能力的基础②其恢复力稳定性要比农田生态系统高
③其抵抗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④有比较复杂的营养结构
⑤太阳能保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动力
⑥一种生物很多降低后,其地方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取代
⑦能量可以伴随季节的变化而产生波动
A.①③④⑤⑥⑦
B.①③⑤⑥⑦
C.②③④⑥⑦
D.①②④⑤⑦
8.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重要用途。这是通过
A.种群密度有肯定规律性的变化而达成的
B.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而达成的
C.生态系统内部的反馈机制来达成的
D.人工进行的绿化和环境保护来达成的
9.###事件后,美国国会议员又遭到“炭疽热”的侵扰。请剖析“炭疽热”的病原体是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
A.生产者
B.顾客
C.分解者
D.以上都不是
10.森林枯枝落叶层中可发现多种生物,其中是初级顾客的是
A.白蚁
B.蚯蚓
C.蜘蛛
D.蛇
11.剖析如下图所示曲线,该图不可以表示的是
A.pH增大对酶催化效率的影响
B.植物茎的成长与成长素浓度的关系
C.ATP生成量与氧气浓度之间的关系
D.在草―→鹿―→狼这一食物链中,很多捕杀狼将来,鹿的数目变化曲线
12.下列生物中,从生态学角度看是生产者,从细胞学角度看是原核生物的是
A.酵母菌
B.水稻
C.大肠杆菌
D.蓝藻
13.下列哪一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最低
A.温带草原生态系统
B.北极冻原生态系统
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D.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
14.下列哪种手段能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A.降低寄生生物和捕食者的数目
B.平衡生产者和顾客的数目
C.增加物种的数目
D.对生态演替进行限制
15.下图是两个生态系统中腐殖质含量随时间的变化状况,这两个生态系统分别是
A.甲是热带草原,乙是热带雨林
B.甲是热带雨林,乙是温带草原
C.甲是冻土苔原,乙是热带雨林D.甲是热带苔原,乙是温带草原
16.下列是生态系统食物网特点的是
A.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
B.食物链的环节数是无限的
C.一种生物可能是不一样的营养级
D.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
17.用生态学原理讲解下列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山不容二虎”——能量流动中能量逐级递减原理
B.“人间4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非生物原因中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8.如下图所示是地球上各种水体相互转化的示意图。请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指出该图能体现的生态系统功能是
A.能量流动
B.物质循环
C.信息传递
D.物质更新
19.下列针对不一样种类生态系统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是动植物多种多样,种群密度
B.草原生态系统在不一样的季节和年份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发生剧烈变化
C.湿地生态系统有十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具备强大的生态净化用途
D.农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需要人工的不断保持和干涉
20.下图表示一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式图。L代表照射到绿色植物叶片上的太阳总辐射,R代表呼吸量,NU代表未使用量,FU代表粪尿,L2进入植物体后,大多数转变成热能散失了,对陆地植物来讲,这主要用于
A.光合用途
B.呼吸用途C.蒸腾用途
D.渗透用途
2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动物都是顾客,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都是分解者,其异化用途种类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22.下图是国内北方处于平衡状况的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碳传递方向,字母表示碳传递渠道。下列各项叙述不正确的是
A.碳从植物体流入动物体的主要形式是有机物
B.a渠道是通过光合用途达成的,b、d、g渠道是通过呼吸用途达成的
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如果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
D.假如上图中的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目,则夏天a、b、c、e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a=b+c+e
23.将一处原始森林开辟为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为了继续保持森林的生态平衡,应当采取的手段是
A.在森林里放入一些珍奇的野生动物,增加食物网的复杂性
B.在森林中引种一些珍奇的野生植物,提升生产者的能量蓄积能力
C.按期清理森林中的枯枝落叶,以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成长
D.对森林做容易的隔离,防止人类过多的干扰
2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
B.动物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
D.生态系统中植物都是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的
25.如下图食物网中有三种生物分别为A、B、C,假设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C从A处获得能量,必须要使B获得能量最多,下列正确的是
A.A→B的传递效率为20%,A→C的传递效率为20%
B.A→B的传递效率为10%,A→C的传递效率为10%
C.A→B的传递效率为20%,A→C的传递效率为10%
D.A→B的传递效率为10%,A→C的传递效率为20%
26.下图为自然界碳循环的示意图,图中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密切有关的标号为
A.②③B.④
C.⑥D.⑤⑦
27.以下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应用或实例中,是化学信息传递用途的是
①当蜜蜂散失时,雌蜂能分泌一种“聚集激素”,最后把所有些蜜蜂聚集在它的周围
②蜜蜂采花酿蜜,当少数蜜蜂发现蜜源后,就能非常快把几里路外的蜂群都引来采集花蜜,到蜜囊装满仍返回原地,而不迷失方向,就是由于蜜蜂分泌的“追踪激素”
③当个别兵蚁发现敌害时,立即向体外释放一种“告警激素”向同伴告警,从而保护种群
④养鸡时在保证营养提供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提升鸡的产蛋率
⑤用肯定频率的声波、磁场、光辐射处置谷物、蔬菜作物及树木等的种子,可提升其发芽率,获得高产
⑥使用装有性激素的诱捕器来捕获害虫,预测、预报短期害虫发生的时间和范围,以预防害虫大面积发生
A.①②③⑥B.①②④⑥C.①④⑤⑥D.①②③④
28.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种类数目的影响。据图剖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肯定较乙生态系统强
②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肯定较乙复杂
③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肯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④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肯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9.在一个生态系统中,A种群有50个个体,B种群有500个个体,C种群有5000个个体,D种群有10000个个体,则它们的捕食关系是
A.A→B→C→DB.D→C→B→AC.C→D→B→AD.不可以确定
30.下图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一个食物链中不一样营养级间能量的传递效率,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生产者――→甲初级顾客――→乙次级顾客――→丙三级顾客
A.甲=丙+乙B.甲乙丙
C.甲=乙=丙D.甲乙丙
二、非选择题
31.下图表示碳在人体内的转移渠道与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中的循环流动,请据图剖析回答。
若上图中的X是一种抗病毒的特效药,它在效应T细胞内合成,并可干扰、破坏病毒DNA在宿主细胞中的复制,则X是________;若X是抗体,则e过程发生在__________细胞中。
上图中过程i是________________,其最后形成的产物F为__________。
d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生态系统的角度看,能发生a、b两个生理过程的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能发生c过程的可能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
f之前的n和g之后的n所指的物质和分布有所不一样。f之前的n是__________,分布在________;g之后的n是__________,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
32.下图是1845年至1935年的90年间,北美加拿大森林中猞猁和雪兔种群数目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雪兔的种群数目变化用字母________表示,其数目最多是那一年的曾达到________只。
雪兔的数目在一段时间内可以急剧增加的生物原因主如果①________;②________。
猞猁的存在对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所起到有哪些用途具体是________________。
在所研究的1890~1935年间,该生态系统中猞猁的K值在________左右。从图中任意一时段可以看出,当雪兔种群达到K值后,猞猁种群的K值变化是________雪兔种群的K值出现。
33.一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两种昆虫,原来这两种昆虫密度长期在肯定范围中波动,维持动态平衡。后来在时间T点,对森林施放了一种邻近林区曾多次用的化学杀虫剂,这一生态系统就发生了变化,如下图所示:
甲昆虫是________食性昆虫,乙昆虫是________食性昆虫,甲、乙两种昆虫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关系。施放化学杀虫剂后,甲昆虫密度上升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乙昆虫密度降低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施药前,该生态系统维持________的状况,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备________稳定性;施药后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具备肯定的限度。
预测当施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昆虫密度和森林光合用途产物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说明生态系统具备何种稳定性?
34.低碳经济是以“尽量地降低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核心的新型经济。请依据碳循环模式图剖析低碳经济的生态学原理。
地球上最活跃的碳循环主要以________形式发生于________碳库和________碳库之间。
现代工业出现之前大方圈碳库长期处于稳态,重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工业生产造成温室效应的重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人类要给正在“发烧”的地球“退烧”,除去进步低碳经济外,还应积极采取________等手段。
35.某生物课外活动小组为探究不一样原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实验过程如上图所示:
①取三个相同体积的无色透明的玻璃瓶分别标记为1、2、3号;
②在1、2、3号瓶内加等量的水,3号加少许河泥;
③选大小一样的同种小金鱼,在1、2、3号瓶中各加入1条,并在2、3号瓶中加入等量的金鱼藻,都用橡胶塞塞紧,然后放在散射光下。记录结果如下:
1、2、3号瓶相比较,相同的非生物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号和3号瓶相比较,2号瓶中的金鱼存活的时间较短,说明____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成分。
1号和3号瓶的实验结果相比较,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成分。
该实验说明与生态系统稳定性密切有关的原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请继续设计实验探究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办法步骤:
①取相同体积的第4号瓶,第4号瓶的设计处置应该与________号瓶作对照。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观察记录瓶中金鱼存活的时间。
推断最可能的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